时间:2020-10-30 18:31
大小:80.2M
系统:WinAll
语言:中文
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影响非常多而且很易多少,特别是山区一带,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ppt是一个非常精选的幻灯片,一共有141页,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地质灾害的各方面影响和治理防范的各类知识。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上,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等相关情况。会议指出,加快构建“人防+技防”的地质灾害防治模式,增强科技防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建设。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首届会长汪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运用综合遥感、地面测绘和地质勘探技术等融合方式开展详细调查,以查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危险地带和隐患点特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空间安全需求,开展不同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区划;加快推进普适型监测设备研发推广和智能化预警平台建设,实现地质灾害实时预警预报,增强科技防灾能力。
会议强调,协会将围绕自然资源部重点工作部署,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行业管理、技术培训等服务支撑工作;根据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充分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全方位、多类型的行业信息集成平台等。
“人防+技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在新时期防灾减灾要求下,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因此,构建“人防+技防”的防治模式,是解决地质灾害防治突出问题,打通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的战略行动。
人防
目前,全国大约有28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0多万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对隐患点多轮次逐一进行现场踏勘。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有相关的征兆,例如:土体隆起、石块掉落、井水干枯、地面开裂等等。
据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说:“如果是下雨天气的话,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要是晴天,我们是早上去检查一次,晚上检查一次,发现险情的时间,我们是用铜锣、大喇叭、小喇叭,通知老百姓,往安全的区域撤离。”
技防
监测预警仪器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也能够提前做到预警。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滑坡灾害,每年都会造成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和数百人的伤亡。灾害预警可以提前发现灾害发生的时间以及威胁的范围。
由威海晶合自主研发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有效掌握监测项目实时状态信息,并基于监测数据分析灾害规律,有效预测地质灾害,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提前作出预警,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合
今年自汛期以来,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上百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六千人左右,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这些都是人防和技防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领导重视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国土资源部、省委和省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保障。特别是今年省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程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纷纷加大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和治理经费投入,大大推进了全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群专结合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
群测群防体系的作用巨大,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是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层工作人员和当地群测群防员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今年我省全面部署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对于我省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专家队伍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当灾害发生或险情出现时,专家能否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和调查对于下一步工作非常关键。
(三)地质灾害预警响应是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
现有的地质灾害防治手段依然停留在被动防治、临时防治的阶段,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对方面仍然停留在发灾后的应急响应阶段。随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增强,防灾减灾工作已经从单点防治走向系统防治,从被动防治走向主动防治。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地质灾害预警响应工作,能够把地质灾害应急的关口前移,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今年我们印发了《地质灾害预警响应工作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防灾减灾效果。今年5月,我省全面启动地质灾害预警响应工作,与去年尚未启动预警响应时候对比,在今年5月份全省平均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5%的情况下(去年5月全省363毫米,今年5月全省416毫米),全省因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了67%和41%。在7月份应对超强台风“威马逊”中更是实现了台风登陆期间地质灾害的零伤亡。
(四)加强成灾规律研究与应用、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是减少地质灾害人员伤亡的三大途径。
一是开展成灾规律研究可以发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可以针对性的予以补强。通过分析,发现我省地质灾害因灾死亡普遍存在于削坡建房地区,为此我厅下发通知,严禁因削坡建房造成地质灾害隐患。二是开展专业监测对于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减灾十分有效,我省佛山市开展监测系统建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我厅今年召开了现场会,在全省进行推广佛山经验。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分析发现我省地质灾害因灾死亡的人群以老人、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这些人群是地质灾害宣传工作中的盲点,所在应切实加强对这些群体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的知识普及,重点开展“进村入户、进学校、上课堂”活动,切实提高这些人群的防灾避险意识。
(五)多方筹措资金、拓宽治理渠道,是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的新思路。
由于政府财政投入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有限,积极争取社会资金,特别是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旅游开发、地产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成为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的新思路。以梅州市为例,梅州“客天下”景区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和治理工作与旅游开发有效结合,开发商提供部分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监测,既达到了旅游开发的目的,又有效节约了政府开支,达到了双赢。